有一門終身職業不同尋常,特別特殊,那便是“父母”。從孩子出生起,父母便自動上崗,不需任何人任命。這一份終身職業很有可能不會產生短期收益;但好好干,必定會產生長期價值,為國家貢獻力量,也給自己的下半生帶來福祉。如同一句話說得好: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便是投資自己下半生的幸福。

影響孩子未來發展的最根本因素,是父母家庭教育目標的長遠性、完整性以及正確性,這是孩子成長問題產生的核心本質。如果家長真心愛孩子、想幫助孩子,但又總忍不住想拿自己的孩子和“別人家的孩子”對比對照的時候,不妨先翻出今天我們推介的這篇文章中的圖標“做父母的五個層次”做一下自我檢測,也對照著自我分析一下,看看您在哪個層次?可以為求進步再做些什么?

倘若你覺得教育孩子便是花錢,那么很遺憾,你對于“父母”這一份職業的理解只停留在第一層次。
一些父母一提到教育孩子,便是花錢請家教,花錢去輔導班,甘愿砸鍋賣鐵,卻忘記了身體力行,忘記了自身的責任與付出。
父母為小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質生活是應該的,但僅僅在金錢上,在孩子的低層次需求上付出是遠遠不夠的。
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。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也一樣。“你陪我長大,我陪你變老”。
孩子除去物質上的滿足,更多的還是精神層面上的需求。這就要求父母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,多花時間在孩子的身上,傾聽孩子的述說,參與孩子的各方面成長,與孩子共同享受成長的過程,別把自己當成家庭教育的局外人。家長做到這一層次,是比第一層有更多更深刻的覺悟,但依然不夠。
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?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認真思考、明確的問題。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只會做題的機器,還是培養成一個有能力、懂創造,價值觀完善的人?
如果是前者,那么工作以后,除去有關行業,孩子早些年學習到的大多數知識都會遺忘;如果是后者,團隊協作、感恩、創造力、想象力、忍耐力、自省等能力卻會沉淀下來,陪伴他一生。這就是教育目標不同導致的迥然不同的結果。
唯有從這一層次開始,“父母”的終身教育也才算剛剛合格。
生活中不乏這樣的父母:一天到晚囑咐孩子好好學習,自己從來不學習,天天打麻將;要求孩子誠實,自己卻常常撒謊;要求孩子講究衛生,自己隨地吐痰,亂扔垃圾。教育孩子的實質在于教育自己,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。
好的教育其實并不難,就兩個詞:榜樣和放手。父母必須先提升自身修養,但凡要求孩子做到的,自己必須首先做到,自身不足的地方應當盡早加以完善。
言歸正傳,言傳身教的父母無需再耳提面命,盡管放開手,孩子也可以優秀地成長。父母輕松,孩子也不容易叛逆反抗。事半功倍。能做到這一層次的父母已經有非常高的覺悟了。
其實有了第四層次的基礎,父母就能自幼為孩子塑造清晰的生涯目標,培養正確的價值觀,也以身作則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。
《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》一文指出:家庭教育便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教育,便是讓孩子們萌生會學習,善于學習;會生活,善于生活;會相處,善于相處的意識,并愿意去實踐和探究。

家庭教育,便是對“根”的教育、“心靈”的教育,唯有根壯、心靈好、狀態佳,才可以“枝粗葉肥”,這恰好是“莊稼養根,育人養心”的道理。
我們看到的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實際上都是冰山一角,地底下早已盤根錯節,扎下了粗壯的根基。為何如今許多孩子抗挫折能力較差,為何國內的大多數孩子只知道做題,創造力差,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較差?為何許多孩子以自我為中心,團結協作能力欠缺?這些現象的背后都折射出家庭教育根基不足的實質。

為人父母,最高層次就是時常給孩子懷抱、溫暖,支持、鼓勵孩子去發揮,而父母就是他堅強的后盾。家長們,你在哪個層次?問問自己:除了為孩子花錢,你愿意為孩子花時間嗎?你會與孩子同步學習伴隨孩子成長嗎?你有在更高層面上思考教育、思考孩子的人生規劃嗎?你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真的足夠耐心、足夠堅持了嗎?